失眠指人感到睡眠不足,與難以入睡、於睡眠不充足情況下醒來或睡眠質量不好有關。每人對睡眠的需要都不同,且都會偶爾遇上睡眠不佳的情況。約四份一人經常難於入睡,年齡越大越常見。雖然至今仍未能完全掌握睡眠的確切功能,但從缺乏睡眠的影響中,我們可以知道,睡眠的主要功能是恢復身體機能和帶來心理上的好處。睡眠有一段時間稱為「快速動眼期」(入睡者雙眼在眼皮下快速顫動),一般認為是入睡者正在做夢。睡眠時間不足的人或容易睡醒的人,便缺乏快速動眼期,他們會變得容易發怒和緊張;過度缺乏睡眠的,甚至會產生幻覺。失眠引起的暴躁使其伴侶、家庭和同事均受影響。統計研究指出,失眠者患上癌症、心臟病或中風而死亡的平均機會率較高。
失眠的類型
- 短暫性─ 只維持數晚或數星期
- 間歇性─ 偶爾發生,但不是每晚都會發生
- 長期性─ 經常發生,並持續三星期或以上
失眠的成因
失眠一般沒有單一成因,但會由下列幾個因素引起:
- 日常生活─ 晚上太遲進食、飛行時差、飢餓、酒精、咖啡因、刺激性藥物(包括尼古丁)
- 環境─ 噪音(如伴侶的鼻鼾聲)、不舒適的床或睡房
- 身體毛病─ 睡眠窒息症、哮喘、耳鳴、疼痛、前列腺疾病、消化不良等
- 心理─ 感到壓力、悲傷
- 精神─ 抑鬱、焦慮、狂躁
- 藥物─ 如某些哮喘藥片,以及治療鼻塞、暈眩和抑鬱症的藥物
即使沒有以上的情況,失眠也會發生。這種失眠十分罕見,稱為「原發性失眠」。
失眠的病徵
- 難以入睡(需45分鐘以上才能入睡)
- 難以持續入睡(頻頻醒來及難以再入睡)
- 很早便睡醒
- 早上感到疲倦和沒精打采
失眠的治療
心理治療心理學家能提供簡單的鬆弛療法。他們也會提供「談話治療」(心理治療),幫助人們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事,如喪失親友、婚姻問題等,因為這些都可能是失眠的誘因。一些「心理把戲」也會有效,例如:當你告訴自己要盡量保持清醒時,通常反而會令你入睡。特殊的睡眠治療也能幫助你,例如認知行為治療會處理對失眠有關的錯誤觀念(例如以為日間經常小睡對身體有益)。
藥物治療如果你的工作或閒餘活動受日間瞌睡干擾,或睡醒後感到缺乏精神和易怒,便應看醫生。有些醫生認為上述情況一旦出現,便應立即處方藥物,但另一些醫生則認為應先嘗試採用幫助入睡的方法。在所有病例中,服用藥物的時間不應太長,必須少於兩個星期。時間太長,便會有依賴安眠藥(上癮)的危險。醫生也會找出令你失眠的原因,以便對症下藥。例如,抑鬱症患者可能需要同時服用抗抑鬱藥及安眠藥。醫生可能會開處以下藥物:
Benzodiazepines- Nitrazepam十分有效,但長期服用會令人對其產生依賴。它的功效可持續數小時(功效介乎短暫與持久之間),所以可能會令使用者翌日早上感到暈眩。
- Temazepam 和 lormetazepam 功效短暫,較少引致日間昏睡。
所有 benzodiazepines 都會影響手部和眼部的協調,因此翌日無論駕駛或操作機器,都會有一定影響。由於benzodiazepines會令人上癮,醫生只會在特殊的情況下(例如給有失眠困擾的抑鬱症患者作短期治療),才會處方這類藥物。
Z-drugsZopiclone, Zolpidem and Zaleplon較新的藥物,如zopiclone (zimovane)、zolpidem (stilnoct)及zaleplon (sonata),功效非常短暫。這些藥物比起benzodiazepines,應該會較少引致日間昏睡和上癮,但將這兩類藥物進行比較的科學研究不多。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包括消化不良和頭痛,而zopiclone可能會令口腔有苦澀味。
抗抑鬱藥抗抑鬱藥─如果失眠者患有抑鬱症,服用一些「三環抗鬱劑」(tricyclic antidepressant),如 dothiepin 和 trazodone ,也能起安眠作用。這些藥物不會使人上癮。
失眠的非藥物治療
- 失眠者可嘗試下列各項幫助入睡的方法:
- 避免日間小睡
- 減少飲用咖啡、茶或可樂等飲料,尤其臨近午夜時
- 控制酒量─ 酒會令你昏昏欲睡,但短時間便會醒來
- 戒煙─ 吸煙會令睡覺時較容易出現呼吸困難
- 定期做運動,但避免睡前做劇烈運動
- 嘗試每天在同一時間睡覺和起床
- 避免進食過量,尤其在睡前數小時
- 在日間瞌睡尚未成為問題前,計算出你每天需要睡多少小時。為失眠而煩惱會造成惡性循環
- 如果你不能入睡,可起床及在柔和的光線下看書,直至感到有睡意。不應看電視或躺在床上計算錯失了多少睡眠時間
- 其他可使心情輕鬆的活動包括用熱水洗澡、喝奶類飲品或聽輕柔的音樂。
- 理智面對日間未完成的工作─ 用紙筆寫下明天要處理的事情,有助把煩惱暫時拋諸腦後,避免思前想後,無法入睡。
相關資訊
此資料由保柏集團的健康資訊顧問團隊發布,並已經合適的醫療或臨床專業人員審閱。盡該等人員所知,有關資料為近期資料,並根據可靠而有醫學證明的資料而編寫。然而,保柏(亞洲)有限公司並不就此內容是否完整或準確作出任何陳述或保證。
此頁內資料及本頁所提述的第三方網站內任何資料均僅供指導之用,不應依賴此內容以替代合適或專業的醫療建議,亦無意取代醫學診斷或治療。保柏(亞洲)有限公司對閣下因使用或依賴此資料所蒙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第三方網站並非由保柏擁有或控制,任何人士均有可能查閱該等網站並在該處發表訊息。保柏對該等第三方網站的內容或能否查閱該等網站概不負責。最後更新於201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