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石是類似石頭的硬塊,可於一側或兩側腎內形成。大多數人具有兩個腎,用來淨化血液,過濾及排出水和廢物,製造尿液。腎石由尿液中的結晶體積聚而成。在多數情況下,結晶體小得難以察覺,可無害地排出體外。但也可能在腎臟內積聚,形成大的結石。
如果結石大到阻礙尿液排出腎臟,便可產生壓力、引起痛楚和感染。如果有結石隨尿液排出腎臟,當它經過接連腎臟和膀胱的輸尿管時,便可能會引致劇痛;如果結石造成堵塞,便可引致感染。視乎結石的大小及位置﹐如不予治療則可對腎臟造成永久性傷害。
腎石並不罕有,在西方國家中,約有1%的人有機會患有腎石。腎石名稱因形成位置不同而異,因此它也可稱為腎結石、尿結石、尿道石病、腎石病、尿石病和輸尿管石病。
腎石的成因
不同的腎石由尿液中不同的鹽分所形成:
1)鈣結石為最常見的腎石,由鈣和草酸鹽組成。兩者均為存在於食物中的天然化學物,富含鈣及草酸鹽的飲食可使這些化學物在尿液中的濃度增高,令結石較易形成。其他形成鈣結石的因素包括:服食過量維他命D副甲狀腺功能過度活躍患有癌症、腎病或結節病等疾病
2)尿酸結石進食大量肉類可引致尿酸過多。另外﹐痛風以及化療等均可增加患上尿酸結石的危險。
3)磷酸氨鎂結石(又稱感染性結石):磷酸氨鎂結石是因為尿液中有過多氨 (一種由造成泌尿系統感染的細菌所產生的化學物) ﹐這種結石通常見於女性。
4)胱氨酸結石這種結石由罕見的遺傳性疾病「胱氨酸尿」引起,影響大約1%的男性和女性。有些人較易患腎石。男性較女性易患腎石,而曾經患有腎石的人在七年內有60%的機會再發。其他因素包括:
- 家族中有其它人患有腎石
- 年屆20至40歲
- 服用利尿藥、抗酸藥和治療甲狀腺疾患藥物
- 只有一個腎臟
- 飲食含高蛋白質而缺乏纖維
- 水分不足
- 在炎熱地方居住或工作而引致脫水
- 行動不便,如需長期臥牀
腎石的病徵
多數腎石都不會移動,且非常細小而不會引起任何病徵,這類腎石通常稱為「隱匿性」結石。如果腎石導致尿道阻塞,或下滑至輸尿管,則可引致以下病徵:
- 一側或雙側背部疼痛
- 痙攣性劇痛(可發生於肋骨下緣與腹股溝之間的任何部位)
- 尿液帶血、混濁或氣味難聞
- 噁心和嘔吐
- 尿頻
- 排尿時有灼痛
- 發熱和發冷
以上症狀也有機會是由尿道感染(如膀胱炎)引起;對年輕女性來說,尿道感染遠比腎石常見。如果你有一個或更多的上述病徵,便應看醫生。
腎石的診斷
醫生通常可透過詢問病徵及身體檢查來診斷腎石, 再用其它測試進行診斷、顯示結石的大小和位置,以及分辨結石的種類。這些測試包括:
- 血液測試:確定與結石形成有關的化學物有否增高
- 尿液分析:醫生會要求病人收集24小時的尿液樣本,以察看導致與結石形成有關的化學物含量是否過高
- X光:鈣結石在X光片中呈白色
- 靜脈注射腎孟造影術(IVP):注射特殊造影劑後﹐在X光下觀察在普通X光片下無法見到的腎石
- 超聲波:使用高頻率的聲波來顯示內部器官的影像
腎石的治療
治療方法取決於結石的種類和成因。大部分結石不需手術治療,大量飲水(每天飲2.5至3公升)加上多作運動,通常便足以把結石排出體外。
可是,當存在感染﹐尿道梗塞,或腎臟有受損的危險時,便應將結石除去。任何感染均需首先使用抗生素治療。體積太大而不能自行排出的結石可用下列方法移除:
體外震波碎石術 (ESWL)
為最常用的方法,病人無需接受外科手術。震波會將結石擊碎﹐使其小到足以從尿液中排出。儘管有些人會在治療後稍感不適,震波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經尿道鏡結石移除術
如果結石存在於輸尿管內,可通過尿道及膀胱插入膀胱鏡 (一種可彎曲的窄小儀器) 來找出並移除結石,或通過震波將其擊碎成小塊。手術一般需要全身麻醉。
經皮膚腎石切除術
如果體外震波碎石術無效或結石體積太大,病人可在全身麻醉的狀態下接受切除手術。醫生會在病人背部作一小切口,將稱為「腎鏡」的儀器放入體內把腎石取出或用震波將其擊碎。
副甲狀腺手術
由於頸部的副甲狀腺過度活躍,而令化學物失衡所產生的腎石,通常由小的良性腫廇所致,可用手術切除。
腎石的預防
了解結石的確切成因及種類﹐有助於改變生活方式以預防結石再發。
- 為預防任何結石,每天應攝取2.5至3公升飲料,以清水為最佳。
- 患鈣結石的人應少吃草酸鹽含量高的食物,如肉類、雞肉、魚肉、蘆筍、果仁、漿果、巧克力、熟菠菜、大黃、茶和咖啡。請注意﹐減低鈣的攝取量並非對所有人都有效﹐重要的是在作出任何飲食轉變之前﹐先征求醫生的意見。
- 患有尿酸結石的人應少吃肉、魚和家禽。醫生可能會處方預防性藥物,以控制尿液中的酸度。
- 患有“感染性”結石的人應令尿液保持無細菌狀態﹐可能需要長期服用抗生素。
相關資訊
此資料由保柏集團的健康資訊顧問團隊發布,並已經合適的醫療或臨床專業人員審閱。盡該等人員所知,有關資料為近期資料,並根據可靠而有醫學證明的資料而編寫。然而,保柏(亞洲)有限公司並不就此內容是否完整或準確作出任何陳述或保證。
此頁內資料及本頁所提述的第三方網站內任何資料均僅供指導之用,不應依賴此內容以替代合適或專業的醫療建議,亦無意取代醫學診斷或治療。保柏(亞洲)有限公司對閣下因使用或依賴此資料所蒙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第三方網站並非由保柏擁有或控制,任何人士均有可能查閱該等網站並在該處發表訊息。保柏對該等第三方網站的內容或能否查閱該等網站概不負責。最後更新於2017年8月。